牙齒掉光了想吃口飯都費勁?滿口種植牙能讓你重新啃排骨!但一打聽價格,有人花五六萬搞定,有人掏了二十多萬。這錢到底花在哪兒了?今天咱就掰開揉碎說說——在來賓做瑞士全口種植牙,究竟得準備多少錢!
瑞士品質的硬實力
瑞士種植牙能成“牙中貴族”,靠的是實打實的硬科技。比如瑞士ITI(士卓曼)的鈦鋯合金植體,強度比普通純鈦高50%,連糖尿病、骨質疏松患者都能種;諾貝爾的AI咬合系統(tǒng),誤差控制到頭發(fā)絲的十分之一,啃核桃都不怕崩瓷。這些牌子動輒二三十年臨床數(shù)據(jù)撐腰,骨頭長牢的速度能快一個月,貴就貴在“不湊合”上。
價格標簽背后的變量
同樣叫“瑞士全口種植”,價格能從5萬跳到25萬,關鍵看四件事:
選什么植體:*基礎的ITI非親水系列,集采后5萬能拿下全口;但若選親水系列(表面活性涂層加速愈合),起步10萬;再升級到鈦鋯合金的瑞鋯系列,直接沖上15萬。
牙冠戴什么:烤瓷冠一顆1000元,但用久了可能牙齦發(fā)灰;全瓷冠透光度和真牙一樣,一顆3500元起。滿口24顆牙,單這一項差價就超6萬。
骨頭夠不夠用:牙槽骨萎縮嚴重的,得先“填土”——上頜竇提升8000元一次,骨粉按克算(3000元/克),這些附加費輕松加出兩三萬。
誰給你種牙:三甲主任操刀比普通醫(yī)生貴30%,但穿顴骨種植這類高難手術,老手能避開神經(jīng)血管,少受罪反而更值。
技術方案的錢包沖擊
現(xiàn)在種滿口牙不用埋24顆釘,主流技術能省一半錢:
All-on-4技術:上下頜各斜插4顆植體,當天戴臨時牙回家吃飯。瑞士ITI非親水款做全口約12萬,比傳統(tǒng)種植省8萬。
All-on-6技術:每排6顆植體,咬合力提升35%。親水系列18萬起步,適合愛啃牛蹄筋的壯漢。
穿顴種植:骨頭薄如紙的選這個,植體扎根顴骨里,但光手術費就20萬+,還得住院兩天。
別漏算的后續(xù)成本
以為付完手術費就完事?這些隱形支出得提前問清:
保修時長:諾貝爾承諾10年免費換基臺,ITI給終身植體質保,但部分診所把“保修”拆出來賣套餐——加8000元才包5年復查洗牙。
翻修風險:植體能用30年,但上部牙冠平均十年一換。全瓷冠全口換新就得8萬,簽合同前確認是否含“冠修費”。
手術費≠全部支出
在來賓做瑞士全口種植,總賬要拆三塊算:
種植體+基臺:集采后瑞士ITI非親水1855元/顆,但診所打包價(含手術)約7000元/顆;親水系列單顆1.3萬。
修復牙冠:國產(chǎn)全瓷牙2500元/顆,進口氧化鋯冠6000元/顆,全口選進口的加14.4萬。
救骨頭的錢:植骨手術按次收費,上頜竇提升單側1.5萬。復雜病例光前期準備就占總支出的40%。
這樣選才不花冤枉錢
抓準三點避開“天價坑”:
第一,查診所是否集采定點單位。集采后ITI植體終端價降了50%,非定點機構可能還按1.8萬/顆報價。
第二,簽分項合同。要求寫明:植體型號(如ITI瑞鋯親水)、骨粉用量(幾克)、牙冠品牌(如威蘭德),防后期加價。
第三,高齡或慢性病患者優(yōu)選親水植體。骨結合速度快一倍,避免反復手術感染。
說到底,在來賓做瑞士全口種植牙,掏6萬也能做,花25萬也不冤。重點不是“貴不貴”,而是“值不值”——把每分錢花在解決自己口腔的痛點上。缺牙半輩子的李叔去年種了ITI非親水全口,啃著甘蔗笑:“早知這么得勁,何必喝十年粥!”。